新闻评论写作书,推荐10本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8日 阅读:7776 次

 1、《公共舆论》 【美】沃尔特·李普曼  著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对于新闻评论而言,李普曼的历史地位无人撼动。他的评论成就和揭露水门事件的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一样,达到了一个行业的巅峰,见解深刻而又勤奋高产,至今无出其右者。《公共舆论》既是传播领域的奠基之作,又是对新闻评论舆论作用的追根溯源,无论是新闻写作还是评论写作,这是一本绕不开的经典,值得反复读。他的姊妹篇是《幻影公众》,有复旦大学出版社的版本。两本书都很好读,将理论但不枯燥,当然,要读透还是需要下功夫的。
       2、《批判的思考》 【美】布鲁克·摩尔  理查德·帕克 著  东方出版社
      这是一本教材,通俗易懂、生动直观,详细地地阐述了批判思考、正确推理、合理论证的基本问题、观点、方法和技巧。从批判思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何正确的思维和清晰的写作,到有效论证的规则,合理演绎归纳,以及用修辞手段掩盖虚假论证等等,丰富实用。我就纳了闷了,国内怎么就出不来这样的教材呢?配合这本书的,有一本《好好讲道理——反击谬误的逻辑学训练》也是美国人写的,作者全名T·爱德华·戴默,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由著名的北大才子刀尔登翻译,也非常实用。
       3、《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 徐贲 著 中信出版社
      徐贲出生于中国,在美国当英文教授。通中西文化。学识渊博,我几乎搜全了他的评论结集,绝大部分都是时评文章。我喜欢他从容不迫、有理讲理、理必有据的态度和写作风格,从他的文章中能够看出现代理性对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和作用。徐贲认为讲理和会讲理是一个现代公民应有的素质,这种素质需要培养才能形成,而培养的过程,也是一个现代公民形成的过程。而现实情况是中国人喷子太多,讲理和会讲理的人堪比大熊猫,这就体现了这本书的重要性,《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针对的是普通中国人,但我想搞评论的就更应该细读一下,多讲实理儿,少说空话,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发言和做公共讨论。
       4、《策略思维——商界、政界及日常生活中的策略竞争》 【美】阿维纳什·K·迪克西特  巴里·J·奈尔伯夫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这是一本讲博弈论的经典,用讲故事的方式对日常行为及一些政策做了切入骨髓的分析,尤其是对很多没有经济学基础的人,都不难对复杂的经济现象做出冷峻的判断,至少不再上当受骗,而这一点,对很多文科生出身的评论员更为重要,因为炼就一双火眼金睛,看穿一些表象背后的问题,是一个评论员非常重要的能力。结合这本书看的,是《生活中的经济学》,这个书名有两本书,一本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老先生写的,一本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的加里·贝克尔和吉蒂·贝克尔,两本书是我的经济学入门书,真正让我学会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待和分析一些问题。茅于轼老先生还有一本《中国人的道德前景》,从经济学角度专门探讨道德问题,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还有中国史书中“仓廪实知荣辱”的记载,让我明白了中国的很多问题,根子主要还是在于普遍的贫穷,包括富而不仁的存在……
       5、《社会问题:事件与解决方案》  【美】查尔斯·扎斯特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这是一本社会学著作,从美国的社会问题入手,探讨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我看着那个这本书的原因有二,一是美国社会问题的普遍性,如犯罪、酗酒、卖淫、贫穷、婚姻、家庭、暴力、毒品、卫生、教育等诸多问题,虽然每个国家的具体环境不同,但相关问题以各种形式存在;而是在解决上述问题时体现的思路和理论学术背景,有助于我们在短时间内对我们置身其中的这个社会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和微观的把握,同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以让我们写评论分析公共问题时,脑子更加灵光一点。
       6、《路西法效应——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 【美】菲利普·津巴多  三联书店
      这本书是三联书店“新知文库”的一种,这个文库中有许多好书值得阅读和拥有。《路西法效应——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来自于大名鼎鼎的“斯坦福监狱实验”,这个后来被拍成电影《死亡实验》,实验内容是将从各行业征集的人随机分成狱卒和犯人,置身于模拟的监狱环境下,观察人格和人性的变化,发现了一个人的变坏历程,看到了环境对人格的塑造和作用,所以这本书可以看做是一份实验分析报告,这份报告深度剖析了复杂的人性,对于我们理解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提供了一个特别的视角。
      7、《洞穴奇案》  【美】萨伯 三联书店
      很多优秀的头脑都喜欢跟自己过不去,设计出一些极端的游戏,探讨人类所遇到的各种困境和难题。《洞穴奇案》讲的就是这样的一个事儿:五个探险队员在一个山洞里陷入绝境。为了活下去,大家约定用抽签的方式,吃掉其中一人,以救活其余四人。威特摩尔是这一方案的提议人,但抽签前又收回了意见,其它四人却执意坚持,结果恰好是威特摩尔被抽中。获救后,这四人以杀人罪被起诉……这是美国法学家富勒1949年提出的一桩假想公案,富勒还虚构了五位大法官对此案的判决书。这一公案后来成了西方法学院学生的必读文本。1998年,法学家萨伯延续了富勒的游戏,假设五十年后这个案子有机会重审,又有九位大法官针对这个案子各自写出了的判决意见……这本书兼收了十四个观点,反映了20世纪各个流派的法学思想。案件是空想的,但是反映的问题一点都不虚假,把这本书作为一本法律入门书,再好不过,尤其是分析问题的切入点和角度,对于评论员来说,有脑窦大开的效果作用。
      与这本书相近的是《电车难题》,也是美国人写的,作者名字叫做托马斯·卡斯卡特,也讲了一个空想的案例:一辆失控的火车迎面而来,恰好道岔旁有一个人,如果向左扳动道岔,会导致一个人死亡而另外五个人获救,但是由于死的这个人是因为道岔旁的人搬动道岔而死亡,所以搬动道岔的人就有了谋杀嫌疑,那么这个人该怎么选择?是牺牲一个挽救大多数还是见死不救?法律及伦理又应该怎样看待和处理这一充满悖论的问题?生活中,这种两难选择从来都不少见。
       8、《批评官员的尺度——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 【美】安东尼·刘易斯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60年3月29日,《纽约时报》刊登了一则名为“关注他们的呐喊”的广告,广告描述了美国南部地区肆虐的种族歧视现象,不点名地批评了当地警方打压民权人士与示威学生的行为。但是,由于审查者把关不严,广告部分细节失实。事后,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的警察局长沙利文以诽谤为由,在当地法院起诉了《纽约时报》,法官判令时报作出巨额赔偿。两审失利后,《纽约时报》上诉到最高法院。1964年,大法官们以9票对0票,撤销了下级法院的裁判。判决指出,在美国,参与公共讨论是一项政治义务,“公民履行批评官员的职责,如同官员格尽管理社会之责”,因此,除非媒体蓄意造假或罔顾真相,官员不得提起诽谤诉讼。本书的译者何帆说,批评官员是一种健康的倾向。这不是鼓动大家去批评,但如果没有批评的声音,仅仅是赞美,反而是可怕的。一个社会对批评之声有多大的容忍限度,往往标志着这个社会有多高的民主程度,对官员的批评也是讨论公共事务的一种方式。也许,批评的最大尺度就是民主的最低要求。正如一篇书评所说,它(该案件)让我们知道,任何民族、国家和制度都不是完美的,都会犯错,也会犯错,但只要它有认识错误的勇气和改错的胸襟,就不失伟大,不失光芒,依旧能够赢得世人的赞美。
       9、《实践中的道德》 【美】詹姆斯·P.斯特巴 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一本应用伦理学文选,其中囊括了应用伦理学的所有主要领域,包括经济与社会公证、安乐死问题、性与性别伦理、战争伦理、惩罚与刑罚的道德问题、经济援助的道德问题,等等。面对难题,一些优秀头脑的认知及解决方案,对评论员而言,就是看一看学一学别人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以及角度。
       10、《新闻评论教程》  马少华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近年来国内出版了相当多的新闻评论教材,但是我比较看重的只是丁法章等少数几人的,其中最喜欢翻看的是中国人民大学专教新闻评论的马少华的《新闻评论教程》,原因很简单,内容实,没有干巴巴的说教,这与马少华自身媒体评论员的出身有关。除了这本多次再版修订的教材,马少华还有《新闻评论与写作教学》、《什么影响着新闻评论——观点表达和说服方法的案例分析》等著作,从教学和实践的角度,极富操作性。


Ta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