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达多,俊美的婆罗门[1]之子,同为婆罗门之子的乔文达唵为弓,灵为箭,梵乃箭之靶,当不懈地射中它。原为古印度宗教名词,泛指所有出家、修行、苦行、禁欲,以乞食为生的宗教人士,后为佛教所吸收,成为佛教男性出家众(比丘)的代名词,意义略同于和尚。
[1]Brahmanen,婆罗门,印度社会阶级制度中的阶级之一。为最高种姓,祭祀贵族,掌管宗教。是古印度知识核心人群。(本书注释均为译注)
[2]Om,古印度人在颂咏吠陀,即知识和启示时,开头和结尾的感叹词,并在奥义书中被神圣化。
[3]Atman,自我,神我。
[4]Rig-Veda,颂神诗集。“梨俱”意为诗节。印度上古时代称为吠陀时代。“吠陀”也意为“知识”“启示”。
吠陀本集约产生于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前10世纪,共分《梨俱吠陀》
《克己禅定这就是我的想法,哦,世尊
剩余50%内容付费后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