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次第简介(序1)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02日 阅读:1137 次

修行次第简介 空海(惟传法师)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家好!我们会更好、世界会更好,请大家放掌!今天是在加拿大温哥华与大众公开互动的第二天,所要讲述的题目是「修行次第简介」,明天的讲座则是「开启智慧˙解脱自在」,主题内容都有连带关系,因为我们要来到开启智慧、解脱自在,之间的过程与方法是非常重要,今天是跟大家讲述方法论,怎么样去做?怎么样去实修?怎么样去实践?在日常工作之中,如何把所听闻的佛法实际应用出来?学佛、学法,绝对不只是听闻一些观念、知见,不只是听闻一些名相,不只是懂得一些知识、常识、佛学。真正的学佛,是要学到活生生的佛法,能够应用在历缘对境之中,不论是出家人也好,一样在历缘对境之中,都要活用佛法。如果是在家居士,也不用自怨自叹,认为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不足,因为真正的修行是在日常的历缘对境、日常的工作之中,家庭就是道场,工作场合也是修行道场,只要懂得方法,可以把所学到的,应用到遍一切处,而且可以自利利人。


我们所讲的内容,是站在超越宗派、超越宗教的立场,不论是佛教徒也好,基督教、天主教,回教、一贯道都好,因为真理是没有宗派、宗教之分,我们都是直接契入真理,直接探讨每个人的身、心、灵,这些是没有宗派、宗教的区别。所以,无论是在台湾或是到大陆、或是到哪里,在讲经说法之时,都向大家勉励一点:不要忘了!我们是为解脱而来,你也是为解脱而来,为了「开启智慧、解脱自在」而来,我们不是要当某一个宗教的信徒,我们不是要成为宗派的继承人,我们不是要成为某某大师的信徒。事实上,不管任何宗教,真正的大师,绝对不会抓取你成为他的忠实弟子;真正的大师,只有协助大家成长;真正的大师,一定是协助你开启智慧、独立自主;真正的大师,协助你生命的完整,发挥生命的光芒;真正的大师,一定是协助大家「自依止、法界依止」。


不要忘了!我们是为解脱而来,为了自利、利益一切众生而来。事实上,在百千万种的法门之中,每个法门之间,没有高低之分,所谓「法法平等」,只要能够协助你身心安定,进一步帮助你开启智慧,这个法门对你来讲就是最好。因此,不要在法门上,争高低、争大小。如果你坚持一门深入,抱持着某种法门一直深入,是对一半、错一半,对的部份是你的专精用功,会有某方面的突破,但是错的部份是非常、非常危险,因为你的根基不稳。以前当我在年轻的时候,常常勉励自己:做学问或是修行,要像「金字塔」一样。「金字塔」的特征就是既广博、又高深,你的基础一定要广博。我都鼓励大家要广泛的涉猎、虚心的学习,各宗各派、各种宗教,你都可以去学习,只要你觉得它有助于我们成长,就应该虚心去学习,不要一开始就把自己局限在某个宗、某个派里面,然后就是抱着一个法门一门深入,这样就会像一根竹竿,能够多高?很有限的,你没办法广博、没办法稳定,一段期间之后,禁不起考验的。


以前空海在学习、成长的过程,就是勉励自己要广博、又高深,要像「金字塔」一样基础稳定,又能够高深、深入,这样才可以禁得起一切的考验,在此勉励大家放下过去的种种观念、成见、知见,包括各种法门,我们不是说它们好或是不好,希望大家能够虚心的学习,以开放的心灵接纳不同的方法。大家可以去检验看看,如果你以前所用的方法,能够帮助你安心,帮助你开启智慧,这样很好;如果你所使用的方法,只是一种安慰剂,或是一种麻醉剂,没办法治疗病根,没办法把痛苦的原因找出来,这些方法就是属于一种麻醉剂、安慰剂,或是兴奋剂。真正的方法,就像医生开处的药方,以及帮助我们治病,是要找出苦因、找出病因,然后对症下药。很重要的,找出我们的苦因,找出我们的病因,想要找出苦因、病因,一定要有相当的闻思基础,再配合实修亲证、止观双运,才能够找出苦因、找出病因。当你找出苦因、病因之后,要治疗就是使用各种方法、法门,法门不要只局限一种,这样好像是万病都使用一种药,有些药方医治某种病会有效,但是对于其它病症就不见得有办法。


如果万病都使用一种药方,可能就是一种麻醉剂、止痛剂,它只是让你的病症暂时止痛、压制下来,没办法找出病因。所以,佛陀为什么要讲出这么多的方法?就是让大家在不同的病因,不同的症状、情况之下,开处不同的药物、对症治疗。在我们人生的历练过程之中,会罹患不同的「疾病」,包括我们的贪、瞋、痴、我慢、无明、自卑,都是我们心灵的疾病,佛陀讲经四十几年,就是帮助大家找出病因,「疾病」就是所谓的「苦谛」、「苦痛」,这是一个「症状」显现,但是你要找出「集」,所谓「苦、集、灭、道」,一定要找出「集」-疾病产生的原因,进一步「灭」,修行是让我们内心的痛苦与不安,都可以消失、止息,可以出离苦海,是这一生这一世就可以做到,不是等待来生,不是等到他方世界。


我们内心的痛苦、不安,是现在世、是现在,佛法的珍贵就是针对现在的苦、不安加以治疗,就是原始佛法、正法时期的代表。为什么大家在「正法时期」的证果很快?意即我们内心的痛苦、内心的不安,这一生、这一世就可以解决,就可以治疗好,原始佛法在讲修行方面,都是干净利落、直接切入,不必拖泥带水,投给大家的药方,不是止痛剂、麻醉剂,也不是安慰剂、兴奋剂,都是对症治疗,然后希望你早日来到不必用药,就是完全的健康,来到「无为法」的世界。《心经》所讲的,就是「无为法」的世界,我们不必在法门上面,较量高低、大小,大家要掌握住修行的重点核心,记得!第一、你要觉醒过来,第二、清醒明觉的活在每一个当下,把我们的生命意义发挥出来,找回我们自己、成就我们自己。


每一个人能够成就自己神圣的生命意义,这样神圣的生命使命就会发挥出来,意即释迦牟尼佛所讲的「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个「我」不要以为只有释迦牟尼佛才是,每个人、每个众生,都是宇宙独一无二的存在,这是很重要的观念,绝对不是「我慢」。每个人都是宇宙独一无二的存在,以现代医学来讲,没有一个人的基因密码完全相同,每个人都有他的特殊性,每个人都是法界独一无二的神圣,因此要活出我们神圣的生命意义,就是佛陀一直告诉大家的,你要自依止啊!把自己的生命找回来啊!不要一直向外去祈求,让我们活出神圣的生命意义。在过程之中,就是要把我们的「无明」转为「明」,掌握修行的第二个重点、要领、核心,就是把「无明」转为「明」。


我们处在「无明」,就是无知、不了解,对真理实相、对我们身心内外,在不了解的情况之下,就是「无明」,这样就会产生很多错误的幻觉,导致我们人生就是错误的走向,然后在颠倒梦想的世界里面浮浮沉沉。包括身见、我见、贪心、瞋恨心、嫉妒心,自卑、我慢…,都是属于「错误的幻觉」。因为我们对众生的生命实相不了解,才会有这些错误的幻觉,统称叫做「无明」。「十个结」里面,最后的一个结就是「无明」,如果把「无明结」打开了,能够把「无明」转为「明」,了悟真理实相,就能够体悟到《心经》的世界。当你开启智慧、了悟真理实相,从此不再颠倒梦想,而会远离颠倒梦想。《心经》所讲的,就是把「无明」转为「明」之后,那一种洒脱自在的世界。端视你何时把「无明」转为「明」,要现在、还是等来生再说呢?原始佛法是强调现在、当下就进行,都是立竿见影,你一天的用功,就有一天的觉醒,三个月的用功,就有三个月的觉醒,半年下来,整个生命就一直在脱胎换骨,心灵都不断在成长。


学佛修行、加入某个宗教,或是使用某个法门,如果已经超过一年,还没有觉得明显的成长、改变,就要重新再评估,是不是我们用功、精进不够呢?还是这个法门、方法,没办法帮我们开启智慧呢?以客观、冷静、理智、求真、求证的态度,某个方法、某个宗、某个派,顶多不超过二年,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检验。如果二年下来,还没有明显的法喜,没有明显的开启智慧,没有明显发现过去的颠倒梦想,而有明显的成长,都要重新检讨:是我们的精进不够?方法、观念、知见错误?还是这个法门、观念、知见有问题?都要重新评估、客观评估,这样你的生命才不会虚度。


修行不是找一个心灵寄托,佛教也不是要你找个心灵寄托,这样只是像找个安慰剂而已,我们内心的苦、不安,还是会继续存在。佛教就是把我们内心的苦、不安,真正从根本来解决,这些苦、不安,就在于「无明」,因为我们对真理不了解。只要还不了解宇宙的真理实相,内心的疑结一定存在;只要内心的疑结还存在,你的苦、你的不安,就一定存在。不管你多么虔诚的信仰,这是很现实的,就像说你肚子饥饿,还没有吃到东西,不管你多么虔诚的信仰,只要没有」,或是一直寄托在未来,只要肚子的饥饿没有填饱,纵使你再百分之百的相信,肚子的饥饿就是很现实的存在。


所以,我们内心的苦、内心的不安,对真理、究竟归依处,如果不了解,内心的疑结一定存在,就会有苦、有不安,就会抓东抓西、向外抓取。佛陀一直告诉我们「莫异依止」,不要向外去祈求,也不要到处去抓取,这样向心外去求、去抓的,还是苦啊!还是不安啊!你可以虚心的向善知识学习,请他告诉我们如何能够让「无明」转为「明」,让我们内心的不安,不知究竟归依处的「无明」,能够找到究竟归依处、了悟真理实相,这样你才能够大安心,大自在。禅宗一直强调「明心见性」,一定是要把「无明」的心沈淀、宁静下来,把这颗污垢的心,让它转为「明心」,才能够看到宇宙的真理实相。


「见性」是看到大自然的法则、法性,也看到我们的实相,因此不要把「见性」变为很抽象,「明心」有「明心」的过程,有「明心」的次第、步骤,今天向大家讲述非常具体的修行次第与方法,就是「四念处」的修行方法。在北传佛教里面,一样有讲到「四念处」,但是所行的次第、步骤与扎实工夫,没有像南传地区,以及原始佛法所讲的这么明显。对空海而言,我是南、北传方面,都各花费15年的时间涉猎,前半段15年是沉浸在台湾北传的世界里面,学习大乘方面的经典、方法,后半段15年则是学习南传地区原始佛教的方法。直到公元2000年,经历过30年的寻寻觅觅。公元2000年之后,就把南、北传方面统合起来,因此对于空海而言,是没有南、北传之分,没有大、小乘之别,因为二方面都有相当多的优点,把它们统合起来是最完整的。将来的世界、佛教、宗教,都会慢慢走向融合,大家彼此各学所长,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彼此包容,全人类的心灵质量,才会由分裂而走向成长、走向团结。


「四念处」的方法有四个重点-身、受、心、法,是由粗到微细、由浅到深入,它是有次第的,如果前面第一步骤的「身念住」没有开发出来,是不可能来到「明心」的阶段。很多人一直强调「明心」、「明心」,但是却非常忽略前半段「身念处」、「受念处」的开发,这就是为什么禅宗很快「昙花一现」的原因,一直强调快速,强调自己的根基、根性很高,高、高…,到后来就是高傲、我慢。学禅的人,没有奠定前面扎扎实实的基础工夫,很容易走向狂禅、我慢、傲慢。如果走上错误的方向,就会越修越行、越修越厉害。事实上,正确的修行,是越修、我慢越少,身心越柔软、越慈悲。走在正确的解脱道上,绝对不会背着一把剑,到处去跟人家较量;真正走在解脱道上,一定是会先回来净化我们自己,亦即「世界佛教会」山门前面有一个很明显的标语,「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的教诲。所有的解脱者、所有的智慧者,告诉我们修行的核心,就在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培育大家的善根福德因缘,把这些基础奠定好,真正最重要的核心,就在于「自净其意」那四个字。


如果持用八万四千法门,却没有回来到净化我们的心灵,都是在方便法上面绕。「四念处」的方法-身、受、心、法,到第三阶段「心念住」的开发,是来到「明心」的阶段,因为我们的心行是很微细、很微细的,比较粗的动作还会比较有感受,如果身体动作方面觉察不到,没有下工夫去开发,在粗的方面都看不到了,怎么有可能看到很微细的?!如果你没有透过「四念处」的训练、修行,逐步提升上来,很多情况是在展现我慢、展现自卑,你却不知道;很多情况我们在展现瞋恨心、嫉妒心,我们自己觉察不到,因为我们的心没有开发。为什么「心行」(起心动念)觉察不到?为什么我们的潜意识觉察不到呢?因为我们对于身体的觉察没有开发,也就是「身念住」与「受念住」没有开发,就没办法来到「心念住」的开发。


Tag:
相关文章